盘点病死动物的处理方式
来源:本站 时间:2018/5/17 11:19:52 次数:
病死动物处理是所有地区都面临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人畜共患病都会通过接触或间接接触病死动物的尸体进行传播。鼠疫、口蹄疫、疯牛病……这些人类的大敌很多就来自于人们对于病死动物尸体的疏忽才造成了大面积传播。下面就一起来盘点下,大地区较为通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方式方法。
深埋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在欧美地区等广泛应用。深埋应选择在土壤渗透性不高的地点。深埋坑的大小和形状要根据所用设备、土壤条件、地下水位,以及需要进行深埋动物的尸体数量和体积等来决定。如澳大利亚推举每头牛需要的体积约为1.3立方米~1.5立方米、每只羊或猪需要的体积约0.3立方米,每只禽需要体积约0.093立方米;深埋坑的形状一般有直边坑和斜边坑两种,尸体上方覆盖的土层厚度一般为2米。澳大利亚等地无害化处理实践中,深埋又可以分为挖坑深埋、垃圾场深埋和大规模集中深埋等不同方法。
(1)挖坑深埋
即日常说的“深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简单、经济等优点,在养殖场深埋时去除了运输感染材料和感染动物环节,降低了病原扩散风险,有时甚至成为优先选择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潜在污染环境、病原可能持续存在、不能回收副产品、影响土地价值等缺点,且受地点、季节等因素限制。
(2)垃圾场深埋
该方法是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利用现有垃圾场对动物尸体进行深埋的无害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设施已有、处理能力较大、地理分布广泛、对环境污染风险相对较低(已经采取了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等优点,一度得到广泛应用。2002年国外弗吉尼亚州发生禽流感时,商业化垃圾填埋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处理了14500吨家禽尸体(占处理总量的85%)。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垃圾场所有者和当地政府不愿意牺牲日常的废弃物处理能力来承担这项工作,且存在环境长期影响未知、运输过程中病原易扩散、无副产品回收价值等不利因素。
(3)大规模集中深埋
将来自多地的大量动物尸体集中在一起进行深埋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也是紧急情况下处理死亡动物的一种有效方式。2001年英国暴发口蹄疫时,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从来没有,流行高峰时每日需要处理的动物尸体甚至超过10万头,部分地区约三分之一的农场扑杀动物后通常一周后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这种情况迫使英国兽医主管部门寻找并评估了数百个无害化处理点,后期确定7个大规模集中深埋点,处理了130余万吨动物尸体,在控制口蹄疫蔓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方法具有处理能力巨大的优点,缺点是成本较高,污染环境,运输过程中病原易扩散,无法回收副产品等。英国官员后来认为,不宜将此法作为无害化处理方法。
焚烧是通过燃烧方式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方式。澳大利亚等地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开放式焚烧、固定设施焚烧、气帘焚烧3种方式。
(1)开放式焚烧
是在开阔地带,用木材堆或其他燃烧技术对动物尸体进行焚烧的无害化处理方式。17世纪,欧洲开始将焚烧作为无害化处理发病动物的一种方法。1967年英国发生口蹄疫时曾广泛应用该方法。1993年加拿大发生炭疽疫情时也曾用此法。近年来,该方法只是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的须要补充,只有迫不得已时才用。采用该方法时,每头成年牛尸体(或5头猪或5只羊)需要的材料包括:干草3捆,重木材3块(约2.5米长),点火木材23千克,煤230千克,液体燃料4升。比较而言,该方法具有相对便宜的优点,缺点是劳动量大,燃料需求较多,受天气和环境影响,难以得到公众支持,且不适宜处理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感染动物的尸体。
(2)固定设施焚烧
采用专用设施以柴油、丙烷等为燃料焚烧动物尸体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可有效灭活包括芽孢在内的病原菌。该方法也有许多形式,如利用火葬场、大型废弃物焚化场、农场、发电厂等的大型或小型固定焚化设备焚烧动物尸体。目前,该方法已经正式纳入英国口蹄疫应急计划的无害化处理部分。在日本,BSE检测结果阳性的牛,都要使用该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该方法的优点是生物无性,缺点是设施昂贵,操作管理较难。
(3)气帘焚烧
一种较新的焚烧技术,通过多个风道吹进空气,从而产生涡流,可使焚烧速度比开放焚烧速度加快6倍。气帘焚烧法需要的材料包括木材(与尸体的比例约为1∶1或2∶1)、燃料(如柴油)等。采用该方法处理500头成年猪,需要30捆木材、200加仑柴油。气帘焚烧法的优点是可移动、环保,适于与残骸消除组合起来进行;缺点是燃料需求量大、工作量大等,且不能用于TSEs感染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化制是通过机械处理(如研磨、搅拌、加压等)、加热处理(如蒸煮、蒸发和干燥等)或化学处理(溶剂提取等)等方式,使动物尸体转变成蛋白固形物、可融性脂肪或油脂以及水等3种后期产品的过程,是采用高温高压方式,把没有价值或价值很低的动物尸体及其副产品转换成无危险性、营养、有经济价值的产品的方法。化制过程通常包括去除不需要部分、分割、混合、预加热、蒸煮、分离脂肪和蛋白等过程,后期对浓缩蛋白进行干燥和研磨。动物尸体化制的目的是去除水分、从其他物质(主要为蛋白质)中分离脂肪、灭菌后期产品以及用死亡、扑杀动物生产肉骨粉等,其终成产品主要是肉骨粉。在澳大利亚和欧盟成员国,化制是无害化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肉骨粉生产的主要方法,具体包括湿法化制、干法化制、批量化制、连续化制及湿压化制等5种方法。其优点是除了对朊病毒灭活效果稍差外,能够灭活所有病原,而且可以产生有价值的副产品如油脂等;缺点在于需要专门设施,前期投入成本较高,选用前要提前考虑化制场所的化制能力。
养殖业中的尸体堆肥无害化处理方式,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该方法是将死亡动物埋在堆起的含碳堆里,通过不同微生物的作用使其分解的过程,后期产物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热和稳定的有机残留物。如有合适的地点和条件,将动物尸体在感染场进行堆肥,也是一种可取方法。
碱化水解是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催化生物机体水解生成无菌水溶液(包含多肽、氨基酸、糖类以及皂类物质)的过程。加热到150℃,可加速水解过程。此过程产生的固体副产品是骨头和牙齿的矿物质成分,这种残留无菌且可压成粉末。高温和水解过程能破坏病毒的蛋白衣壳和朊病毒的肽键,油脂和核酸都可被降解。碱化水解的整个过程都应在绝缘、蒸汽外套的不绣钢压力容器内进行。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感染CWD和其他TSEs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如国外处理CWD感染鹿时,就采用该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与灭菌和消化技术组合起来同时进行,能够将废弃物重量和体积降低97%,且能够完整灭活病原;缺点是处理能力有限,且可能出现溢出物。
除前述5种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外,乳酸发酵、厌氧消化、热解聚等方法有时也用作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不事关食品无危险和生态环境无危险,同时关系养殖业健康发展。
从目前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现状来看,针对养殖规模较密集的区域,兴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大力推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将更加利于保障食品和生态环境的绿色,同时杀灭病原菌,避免动物疫病的传播,又可以做到适当的资源再利用。
上一条: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措施
Copyright © 上海昀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